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小说精彩节选推荐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小说免费试读

作者: 寒梅惊雪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4-07-29 07:22:01

状态: 连载

字数: 3.55万字

阅读人数: 13.20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重生大明,成为历史上懦弱无为,继承帝位才月余的朱允炆:整饬朝纲,开设内阁。组建新军,谋划藩王,朱棣臣服。改良税制,推新商法,置国有银行。派郑和去南美挖土豆,改制国子监,让解缙主持全国扫盲运动,发明新式炉子,蜂窝煤,火铳,混凝土……羁縻蒙古,平定西南,收服安南、琉球,迁都北平,重开丝绸之路,肃清宇内,

【目录】

第一章 朕是朱允炆!朕是大明的天子!

第二章 朱棣的三个儿子

第三章 教育要搞变革,徐妙锦入国子监

第四章 扩军?不,朕要裁军十万

第五章 千古忠臣方孝孺

第六章 学霸解缙的奏对

第七章 关怀的起点,身边人

第八章 鱼香肉丝惠及底层

第九章 后宫新制与内阁制度

第十章 道衍献计燕王,国子监的生活

第十一章 帝国顽疾,李景隆有二心?

第十二章 “皇上,神人也!”

第十三章 新兵之策与商业之困

第十四章 大明安全局

第十五章 朱允炆的调令

第十六章 与朱棣的第一次交锋

第十七章 朱棣,拜!

第十八章 朱棣懂营销与公关

第十九章 动用大国公打小海匪

...

第二十章 海军?改变立场的李景隆2024-07-29 07:22:01

【原文摘录】

“醒了,醒了。皇上,醒了,快传太医,苍天保佑啊……”

一位头戴三山帽,缠着白布,身着蓝灰色蟒袍的太监,扯着中性的声音,呼喊着。

苏长河瞬间呆住了。

皇上?

自己该不会从南京跑到横店去了吧?

这是哪个剧组的?

转头看去,大殿内灯火通明,天花板上,雕刻着蟠龙圆案,极为逼真。

金扉之上,是二龙戏珠。

正中央,一方形平台,上面摆放着金漆雕龙宝座,金漆雕龙屏风。

宝座之前,有甪端、仙鹤和香筒等物。

平台之前,还有四个铜胎掐丝珐琅香炉,此时正燃着檀香,袅袅生烟。

在远点,还有大龙柜。

“这布置,怎么那么像明故宫的乾清宫?”

苏长河暗暗嘀咕了下,感觉头有些痒,抬手摸了下,一阵疼痛钻入骨髓,与此同时,一股陌生的记忆涌入至脑海之中。

这记忆的主人,名为朱允炆!

朱允炆?

苏长河瞪大眼,怎么想也想不通,自己怎么会有朱允炆的记忆?

穿越?

重生?

我死过一次了?

苏长河弄不明白这一切,感觉有些荒谬。

“皇上,您感觉怎么样?好些了吗?”

一位温婉端庄,身着白衣的女子走了过来,微微施礼,便跪坐在了床边,十分关切地看着,目光中充满了爱意与疼惜。

苏长河看着房间里的布置,走下床,没有来得及穿鞋子,便走到门口,打开门。

一道闪电,劈开了幽暗的夜空,一座座宏伟的宫殿,刹那闪现。

“皇上,外面风雨大,还请多保重龙体。”

马恩慧跟了过来,恳请道。

苏长河转过身,看着马恩慧,皱眉道:“发生了什么事?我为什么在这里?”

马恩慧连忙说道:“皇上,您忘记了,自您登基大典,执掌国事以来,念念不忘太祖,时常前往孝陵,今日早间在孝陵,您不小心摔了一跤,伤到了头。”

“孝陵?”

苏长河记得自己正在游览孝陵,也是摔了一跤。

不同的时间!

相同的地点,相同的事件!

一道雷电,搅动了五百年前的风雨……

苏长河感觉那陌生的记忆正在变得熟悉,似乎,自己便是朱允炆,便是这大明帝国的皇帝!

只不过,苏长河在这段记忆中,没有看到雄才大略,没有看到惶惶大气,反而是,懦弱胆怯,小心谨慎。

“这是真的?”

苏长河走动着,记忆在重叠,架构,一个清晰的时代与现实,逐渐浮现在脑海之中。

现在是洪武三十一年,六月十日!

距离朱元璋驾崩,整整一个月!

因为年号需要到明年才能更改,所以现在还不能称为建文元年,还只能用洪武年。

—— 引自章节:第一章 朕是朱允炆!朕是大明的天子!

 

至于其他的叔叔,都哭着进了京师。

朱允炆这种差别对待,自然是忌惮朱棣的表现,虽然拿着遗诏当了令箭,但却办得不光彩。

一件事,要么一视同仁,都不让来,要么都来。

来一堆,拦一个,这算什么?

不是明摆着欺负朱棣?

就差直接打脸朱棣,告诉你,我朱允炆不让你来,你就只能在外面候着。

不听我的就是不行,咋滴,你还能闯过来不成?

被打脸的朱棣想来是不会舒服的,回去拍桌子砸椅子,摔完杯子之后,转身造一些兵器,买一批粮草,也是可以理解的。

对于曾经朱允炆近乎白痴的决定,现在的朱允炆,表示无奈与同情,当然,这些主意,有黄子澄的功劳。

“陛下,此时召燕王入京,岂不是与前令矛盾,朝令夕改,于陛下天威有损啊……”

黄子澄连忙劝告。

朱允炆叹息道:“前令发之前,其他诸王尚未入京,如今其他诸王皆在京师,只少燕王,世人如何评说?再者,我朝主张仁孝之治,燕王乃是太祖四子,朕的四叔,如何不入京师?”

“陛下,燕王一旦入京,恐有祸乱。”

齐泰也不安地说道。

朱允炆看着两人,笑道:“有何祸乱?”

齐泰道:“燕王曾率大军征战沙漠,在军中威望极高。加之其与五军都督府的勋贵关系密切,若是任由其待在京师,走动一二,恐会笼络人心。”

朱允炆淡然一笑,摆手道:“也好,可以看看帝国勋贵,到底是站在哪一方的。就这么定了,安排吧。”

齐泰与黄子澄只好跪拜离开。

马恩慧见朱允炆兴致不错,便陪在一旁,低声说道:“今日皇上似与他日不同。”

朱允炆暗暗一惊,看向马恩慧。

毕竟是枕边人,加上女人的直觉,足以感知到其中的变化。

“前些日子,皇上唯恐见到燕王,如今下旨召燕王入京,也不知如何考量。”

马恩慧细细说道。

朱允炆看着马恩慧,思索着怎么应对。

马恩慧似乎感觉到了什么,连忙跪下说道:“请皇上恕罪,臣妾万万不该擅议国事。”

朱允炆见一个女子跪在身前,记忆中的礼制与后世的平等,在脑海之中碰撞。终还是上前,搀起了马恩慧,仔细看着眼前的女子。

不得不说,马恩慧确实容貌出众。

一双桃花眼,流动的秋波让人沉迷,如水的肌肤透着红润的光泽,微动的唇齿,散发着淡淡的幽香。

这是自己的妻子。

朱允炆叹了一口气,拉着马恩慧的手,坐在了床边,说道:“你一定要陪朕百年!”

马恩慧轻盈一笑,动-乱芳华。

—— 引自章节:第二章 朱棣的三个儿子

 

后世的明故宫,只能说是遗址,根本无法展现明帝国京师的繁华与昌盛。

马恩慧不解地看着朱允炆,往日里很少步行的他,今日竟有了游览的心思,不急不缓地看着。

一些宫女远远见到,跪拜在一旁,朱允炆还会仔细看上几眼。

“陛下,待明年万象更始,选一些秀女入宫吧……”

马恩慧的一句话,让朱允炆趔趄了下,吓得一旁的太监连忙上前搀扶,朱允炆挥了挥手,让太监靠边站。

“我——朕只是觉得雨后,一切变得清新。那些事,以后再说吧。”

朱允炆走入长安宫,刚入门,便听到了一阵轻灵的笑声。

马恩慧看着朱允炆皱眉,以为恼怒了,毕竟国丧虽过,但也还没多久,就这么大胆的欢声笑语,确实不妥。

马恩慧连忙跪拜说道:“陛下,定是妙锦来看文奎……”

话还没解释清楚,里面一干侍女内官便走了过来,纷纷跪拜。

“皇上哥哥来了。”

一声轻灵的女声传来。

朱允炆抬头看去,只见女子身着柳绿衽衫,杏黄长裙的少女盈盈而至。

柳眉杏眼,清秀绝伦。

一双水灵灵的眸子转动着,身上的气质,透着清冷的高贵,还有一份似乎矛盾的纯真与灿漫。

徐妙锦微微屈身,便算是见过礼,看着朱允炆,直说道:“你的头怎么了?这些奴才都照顾不好你吗?”

朱允炆身后的太监打了个哆嗦,连忙跪下,口喊冤枉,希望徐妙锦嘴下留情。

“妙锦?”

朱允炆微微皱眉。

想起来了,这是开国元勋徐达的四女儿——徐妙锦。

这可是明代第一位女奇人,传闻朱棣为了她,“竟虚中宫,不再册立皇后”,至死都没有再立皇后。

此时的徐妙锦,只有十八岁,相对此时的朱允炆而言,只小了三岁。

“你……”

徐妙锦一时之间羞红了脸,没想到朱允炆竟然直呼自己的名字。

虽然两人年纪相当,徐妙锦甚至玩笑地喊朱允炆“哥哥”,但实际上,徐妙锦在辈分上高朱允炆一辈。

毕竟,徐妙锦的大姐徐仪华嫁给了燕王朱棣。

朱允炆没在乎这一点,端着脸看着徐妙锦,轻声说道:“徐妹妹,你好大的胆子,先帝去世不过一月,你便大肆欢笑,成何体统?”

徐妙锦被拿捏住,忘记了刚刚的事,连忙说道:“先帝遗诏,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我听从先帝遗愿,如何有错?”

朱允炆顿时语塞,没想到这个丫头竟然如此犀利,学会拿爷爷压孙子了。

徐妙锦哼了一声,又说道:“你贵为天子,阴沉着脸,上行下效,宫中谁敢欢颜?若整个大明都是如此,哪有什么生机可言?”

—— 引自章节:第三章 教育要搞变革,徐妙锦入国子监

 

朱允炆微微点头,说道:“看来四叔的儿子确实厉害,有四叔风采。只不过,宗勋比试这种事,还不值得卿家亲自入宫吧?”

徐辉祖低头,踌躇了下,跪了下来,肃然说道:“陛下,臣曾见过燕王卫,朝廷经制之兵,俨然成为燕王私兵,唯命是从,臣日夜惶恐。又见燕王三子各有所长,尤以朱高煦善战。”

“臣以为,藩王在外,手握重兵,朝廷旨意难达四海,于朝廷不利。恳请陛下,执行削藩之策,以靖四海。”

朱允炆看着徐辉祖,眉头微皱。

看来昨晚自己下令召燕王入京的消息,让徐辉祖误以为是想要将燕王扣在京师,以行削藩。

所以提前跑过来请求削藩。

一可以表达自己的忠心,看清楚,我老徐是你建文帝的人,你可要相信我。

二可以拉近关系,表明立场。

毕竟齐泰、黄子澄不断要求削藩,而这件事虽然保密,但再保密,也很难绕过五军都督府。

“削藩?呵呵,为何要削藩?”

朱允炆站了起来,看着一脸错愕的徐辉祖,说道:“你想多了,我的几位叔叔,还是可以信得过的。”

徐辉祖难以相信地看着朱允炆,不知道他是改变了主意,还是不信任自己。

朱允炆了解徐辉祖的心思,和煦地说道:“帝国之治,在民昌国富,天下太平。叔叔们拱卫边塞,功劳自是有的。”

徐辉祖有些混沌。

朱允炆解释道:“削藩之事,暂且按下吧。朕打算推行练兵新政,有些意见,正要问你。”

“练兵新政?”

徐辉祖看着朱允炆,连忙表态道:“只要陛下所命,臣莫敢不从。”

朱允炆微微摇头,说道:“现下,京营精锐有多少?”

徐辉祖连忙禀告道:“当下京营精锐有五十万,陛下可是打算扩军?臣建议从两广、西北调兵,那里的士兵善战勇猛,可充大用!”

徐辉祖的想法很简单,若是朱允炆不打算削藩,那只能强化中央的军力,在军队上,足以碾压任何藩王,藩王威胁,自然便减弱下去。

朱允炆微微皱眉,竟然有五十万之多。

朱元璋时期便考虑到了军队建设问题,采取了“内外置大小二场,分教四十八卫卒”的制度。

一卫五千六百人,当时规格便近三十万。

只不过随着时间增加,到了建文初年,京营规模已达到了五十万,而此时,北方塞王手中,也有三十多万兵马。

“裁军十万如何?”

朱允炆严肃地问道。

徐辉祖连忙说道:“调十万精兵拱卫……呃?裁军?”

原以为是调军的徐辉祖,顿时惊慌起来。

此时不增强实力,如何能削弱自己的实力?

一旦藩王有异,如何应对?

—— 引自章节:第四章 扩军?不,朕要裁军十万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寒梅惊雪
小说推荐 - 连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