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小结
这篇文章通过江婉华和徐霖川的故事,展现了1983年中国军队中的女性角色及其情感世界。江婉华作为唯一的黄金队女兵,不仅代表了女性在男性主导领域中的突破,还揭示了她在家庭与事业之间的矛盾与挣扎。徐霖川的反应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角色的传统认知,以及这种认知对个人情感和职业选择的影响。
剧情解析
文章通过江婉华和徐霖川的对话,展现了两人在职业选择上的冲突。江婉华决定加入黄金队,而徐霖川则极力反对。这种冲突不仅源于徐霖川对江婉华的过度保护,还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角色的刻板印象。文章最后提到江婉华撕下挂历的细节,暗示了她即将面临的无期限分别,增加了故事的悬念和情感张力。
精彩节选
1983年,东岭军区。
‘历史上第一支勘探黄金队成立,唯一女兵巾帼绽芳华!’
江婉华 看着宣传部拟好的军报标题,皱起了眉。
“李主任,能不能别把我写进这篇报道里?”她忍不住提议。
“那怎么行!“你可是全国军区唯一的黄金队女兵,是得载入史册的,而且还能激励更多的人,为我们的祖国做贡献!””
李主任拍了拍她的肩:“听说你们下个月就要出发了,可得好好跟徐团长告别,你们夫妻本来就聚少离多,这次分开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再见面呢。”
听到这话,江婉华怔了瞬,嗯了一声后打了招呼便走了。
回家属院的路上,正好碰上战士们下训。
她想找 徐霖川 说一下自己准备出任务的事,可找了半天也没见着人。
平时他都是等战士们都走完了才离开的,怎么今天……
江婉华揣着满肚子疑惑回到家,却看见平时穿作训服的徐霖川换上了西服,正对着镜子板板正正的系着领带。
见她回来,他立刻朝她招招手:“你回来得正好,帮我系一下领带。”
江婉华面露疑惑,但还是上前帮他系好:““你不是不喜欢穿西服吗?怎么……””
“春燕同志那边有个采访需要我出镜,她穿的得体,我也不能太糙。”
说这话时,徐霖川眼中满是笑意。
江婉华心头一顿。
沈春燕,一年前从首都报社调任过来军事记者。
最近一个月在写徐霖川的专访,所以她几乎每天都会来军区。
一开始她采访徐霖川也就半个小时,现在基本最少也是两个小时。
江婉华帮他系好扣子,迟疑开口:“霖川,我打算回原部队……”
没成想话刚说一半,徐霖川就变了脸:“不行,你在卫生队待的好好的,又回去干什么?”
江婉华一噎。
也许是意识到自己语气过重,徐霖川立刻软下态度,劝道:“我不是想干涉你的决定,我只是看不得你吃苦,万一受伤了怎么办?”
可当兵的怎么会怕吃苦,又那会不受伤呢?
江婉华想反驳,徐霖川却揉了揉她的头:“时间来不及了,我不能让春燕同志等久了。”
说完,他大步离开。
江婉华看着男人急匆匆却又带着期待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
她和徐霖川父辈都是军人,两人是在大院里一起长大的。
从一起入伍到处对象,再到结婚,一切所当然。
徐霖川很爱她,总怕她受伤,一直想让她调去卫生队或者通信营。
她也很爱徐霖川,为了不让他担心,就主动要求调去卫生队,离开心爱的原部队。
她一直认为她和徐霖川感情深厚,夫妻恩爱。
可直到沈春燕的出现,江婉华第一次从徐霖川眼中看到汹涌澎湃的渴望。
那是一种仿佛‘全世界中我只看到你’的专注和深邃。
她坚信徐霖川对婚姻的忠诚,却开始怀疑他到底是不是真的爱自己。
相识二十五年,结婚四年,他们好像从没问过对方‘你爱我吗’……
江婉华眼眶渐红,强压下心中的不安,转头看向墙上的挂历。
1983年12月1日。
她撕下这个月的第一页。
撕完这个月,她和徐霖川就要面临一场无期限的分别。
人物分析
江婉华:江婉华是一位坚强而独立的女性,她是全国军区唯一的黄金队女兵。她既有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也有对家庭的深深眷恋。面对徐霖川的反对和自己的内心矛盾,她表现出了极强的自我意识和决断力。
徐霖川:徐霖川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军人,他对江婉华的爱表现为过度的保护和担忧。他希望江婉华能远离危险,选择相对安全的工作。然而,他的这种保护欲也反映出他对江婉华能力的不信任,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两人的矛盾。
章节评论
情感细腻,引人共鸣:作者通过对江婉华内心世界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她面对职业选择和家庭关系时的复杂情感。这种细腻的情感描写让人感同身受,引发了读者的共鸣。
历史背景与个人命运交织:文章巧妙地将1983年的历史背景与江婉华的个人命运相结合,既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特色,又突显了个体在大环境下的抉择与挣扎。